化议题。现在我们所熟悉的曾经作为亚文化符号的球鞋文化,起源于美国黑人社区,而后作为反抗主流社会的亚文化逐渐被资本与主流社会收编,球鞋文化的解释权也被资本所把持。在消费至上的年代里,曾经作为抗争符号的球鞋,甚至变身成为贫富隔离的栅栏。在I shop therefore I am的年代里,消费群体需要不断分层细化、也需要新的穷人不断被从相对不那么富裕的群体中制造出来。这一轮球鞋热中,那些没资格做韭菜和去鞋店排队的人,注定被这一波所谓“球鞋文化”所忽略,成为球鞋经济的弃民。当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开始熬夜刷机,在床上辗转不眠时,他也许并不是在为爱情而烦恼,而是在等一双限量发售的球鞋;当女朋友突然不再要求你送口红、包包,你可要当心,她也许是要一双价值五位数的球鞋;当父母紧盯着屏幕上起落不定的价格,在街头巷尾和三五人等交头接耳的时候,他们不是在炒股,也不是加入了秘密组织,而是在炒鞋。